2017年8月15日 星期二

TtA app 消息 (最近更新日期 2017/09/10)

等待許久的TtA app總算又有消息了。

消息來源 BGG (點連結有圖可看)

AI有三種等級,簡易/中等/困難,而根據目前釋出的情報,簡易的就已經很難了。撰文者表示(宣稱玩過上百場TtA),他玩四人局,另外三個AI都是選easy,而他最後分數墊底。甚至CGE games的Paul Grogan (我相信這位重要角色玩過的TtA場次也非常多) 在下面回文,最新版的app他玩了幾場,都是easy等級,還沒有贏過。這讓我超級期待這款app的AI表現,尤其目前的農家樂/冷戰/神秘大地的app,AI的實力都讓人失望,有些下子決定甚至可謂離譜,不曉得TtA這款的AI到底可以做到什麼程度。不過多人局很有可能更困難是真的,多個電腦可能會互相幫忙。

另外,有單人模式,規則會稍微改變,例如領袖不會死(一場遊戲僅一個領袖),另一個是沒有戰爭/侵略/合約,但有3倍的軍力事件,遊戲結束軍力比對手高才算贏。另外看到的還有,所有東西的成本都下降20%。

期待期待

20170826更新:

預計發行日期: 2017/9/14

我偶像Vlaada Chvátil(TTA作者)親自展示遊戲app畫面

(遊戲畫面從大約影片7:49秒開始)

Vlaada Chvátil提到數位版可選用的規則改變包括: (為了減少多人連線的等待時間)
1. 事件先問你要不要蓋 (例如免費宗教事件)。 到時候開出事件不用一家一家問。
2. 競標殖民地,每個人設定好願意出的最高價,電腦直接決定誰贏得競標以及要出多少價。使得競標不用一家一家問。
上述更動可自行決定要不要採用,也可以使用原版桌面遊戲規則。

20170910更新:

釋出預告片

2017年8月10日 星期四

歷史巨輪 TtA on BGO 解說局:勢均力敵的兩場

    之前說過不會每部影片都在這邊放文章,不過因為與同一位玩家打了兩場分數非常接近的,覺得還蠻值得記錄的。

    在網路上放了多部解說影片後,果然就會有高手看到前來踢館。開打之前就知道對手實力堅強,也稍微有點緊張。

    第一場覺得自己前期打得不好,包括拿牌的選擇以及行動規劃,有一些行動可能第一直覺做的反而比較好,後來重新思考重做卻變差。中段一直覺得不順,一度連續4個回合發生corruption,算是相當大的資源浪費,不過分數卻是一直維持領先。後期則覺得自己打得比較合理一些。有被對手一波小規模的文化戰爭,不過覺得這是合理會發生的,不太算是離譜的行動錯誤。對手3白點果斷取愛因斯坦的那個行動,覺得算是神來一筆。

    而第一場因為輸了,雖然輸不多,但也導致自己都不太好意思重看影片,覺得打輸的人怎麼好意思在那邊分析什麼鬼。但也覺得如果一些D卡的運氣不一樣,或是牌流的運氣不一樣,應該還是有點機會的。








    第二場則覺得自己前期發展算順暢,大致符合自己想要的狀態,不過這場卻變成對手分數一路領先,有一點跟前一場狀態對調的感覺,也剛好金字塔跟大圖的分配交換。打到最後面都還是覺得分數大概追不回來,需要再多一個回合,沒想到結算時靠著事件的狗屎運,還是逆轉了。這場覺得早出的蓋茲還是超級威猛,大概成了單張影響勝負的關鍵,若在對手回合出的話,大概就必輸無疑了。至於沒有用軍事壓對方(對手只有2紅點)到底對不對,我自己也說不準,就留給大家看影片判斷吧。我自己當時玩的時候判斷,對面的軍隊與陣形狀態,都覺得軍力壓不死對方,加上手上的黑卡內容,就決定蓋城市建築了。

    第二場有調整麥克風位置,聲音應該有比較清楚,減少噴麥現象。








    兩場打完,覺得彼此的實力應該算接近,因為兩場的分數差距其實都很小,從自己在網路上放影片開始,分數最接近的兩場。另外也可以看出,牌流的運氣也對於發展是否順暢會造成不小的影響。例如早期腦力強的,二期早出政體就顯得很好;早期工業強的,二期早出奇觀就顯得很好。而牌流能不能這樣配合,就是無法控制的。另外事件開的順序、領袖出的時機、抽到的黑卡,同樣也都會造成不小的影響。因此,輸贏有一部分確實會受運氣左右,也就只能依據情勢盡力做好。兩場應該都還算是有可看性,分享給大家。

2017年8月8日 星期二

一些桌遊影片頻道

常逛BGG經常看一些review影片,這邊整理一些我個人喜歡的頻道,依各種需求找適合的頻道

要快速瞭解遊戲內容: Tom Vasel主持的Dice Tower

   看過不少影片,覺得Tom Vasel還是能夠用最短的時間,用有精神的語調,最快速描述遊戲的簡要規則,能夠很快瞭解這個遊戲大致在玩什麼。其他頻道有些講得太冗長,有些語調太讓人想睡,有些光線太暗。不過Tom Vasel在影片最後的主觀意見,對我來說就是僅供參考,他的口味與正負評經常跟我不太一樣。另外,Tom Vasel的個人主觀意識也是明顯偏強的,在看他與Zee以及Sam主持的一些top 10 list節目中,就可以明顯看到他對於其他人的意見往往不以為然。所以這個頻道我主要用在對遊戲完全未知時,快速抓到遊戲的概念。


要學習正確完整規則: (1)Rodney Smith的Watch it played (2)Paul Grogan的Gaming rules

  Dice Tower的影片都是講個規則大概,必然會跳過很多細節。如果要學比較完整的遊戲規則,則watch it played很符合我的喜好。主持人講解的很有條理又很清楚,而且各種細節幾乎都會帶到,也不太會出現弄錯規則的情況。另外如果在watch it played找不到的遊戲規則影片,就可以在gaming rules找,Paul Grogan的聲音比較低沈,口音也比較重,Rodney Smith的語調對我來說比較容易聽。不過Paul Grogan的遊戲規則介紹也非常清楚,而且會製作很棒的輔助動畫以幫忙瞭解遊戲規則,而且Paul是CGE games的員工,這家出版社的遊戲我大部分喜歡,幾乎都可以在這個頻道找到規則教學。


要看遊戲正負評價: Jon的JonGetsGames

  他對於遊戲的正負評價感想與我個人口味較為接近,而且他的影片很完整,有完整的runthrough,也有完整的優缺點列舉,並且有時間標籤可以快速跳到自己想看的部分,並且他都是在自己玩過一款遊戲多次以後才做出這些評論,優劣分析比較不會受到初次印象分數所左右。語調好聽容易懂,runthrough的節奏掌控得宜,不會有太多廢話。最喜歡看最後的分析,包括優點、中性、缺點、耐玩度、適合遊戲人數,能夠幫助我瞭解這個遊戲是不是適合我。



  其他有一些產量很高的頻道,但我個人沒那麼喜歡。像是DriveThruReview,介紹的遊戲很多,不過語調偏低沈,然後話有點多,比較容易迷失在沒有抑揚頓挫的語調當中而不知不覺恍神。另外就是Rahdo runs through,雖然很用心做了非常多遊戲的runthrough,應該也是在BGG數一數二火紅的頻道,但是對我來說,他的廢話實在是太多了,不論是遊戲過程內或是遊戲之外的廢話,每個行動的決定都要來回思考分析,講解為什麼要這樣做的心路歷程,整個影片節奏過於冗長,我嘗試看過了他的很多部影片,還是無法忍受這種緩慢的節奏,所以現在都直接跳過他的影片了,要看runthrough就先找上面的JonGetsGames有沒有做,節奏明快多了。至於中文頻道,雖然很樂見有台灣人做桌遊影片,但是目前實在沒有覺得做得夠好的,特別是關於規則較複雜的策略遊戲更是缺乏,這邊就不列出名字了,期待將來能出現品質更佳的影片。

2017年8月6日 星期日

太空版神秘大地 - Gaia Project







圖片及影片來源: Boardgamegeek

BGG連結

元素非常類似,例如魔力池、魔力行動、建築升級結構、6回合加分條件、pass板塊

看了一下目前釋出的圖片及影片,與神秘大地的一些差異大致簡單列舉幾點。

個人喜歡的:

1. 組合式板塊。不再是固定的2~3個地圖,地圖改成由多個小板塊拼起來,各個板塊可各自旋轉角度,地圖變化性大幅提升。同時也因應不同玩家人數調整了地圖大小。

2. 原本的宗教軌,改成科技研發軌,主題較為有趣。原本的TM爬4門宗教比較感受不到主題,感覺僅是搭配回合好處以及遊戲結束排名。而在Gaia project當中,變成6個科技軌,分別有各自的能力,可以想像類似TM的研發航海科技、研發鏟地科技。同樣的,每個科技軌只能有一個玩家攻頂(同樣需要城鎮鑰匙)。

3. 適於兩人遊玩。縮小的地圖增加擁擠程度,也有兩人專屬的計分規則。

4. 放小房子不用再找對應顏色的地形板塊。Gaia project也是有7色星球,有類似鏟地的概念,不過不會把星球改變掉,就直接把小房子放上去即可。玩TM時,有時找特定顏色的圓片有點煩。

個人不喜歡:

1. 資源改成使用資源軌記錄。Gaia project每個玩家板上面有一個0-15的資源軌,用不同方塊代表目前有多少礦(TM的工人)/錢/科技,而不是像TM有真的工人方塊以及錢幣token。可能是規則有資源上限的關係,也可能是遊戲成本的關係。個人不太喜歡這種設計,少了一種真實的手感,且已經習慣規劃行動時,把資源放一疊一疊提醒自己要做什麼事。

2. 大地主題比太空主題吸引我 XD

不知道今年Essen展是否會有成品